内行看门道:压力不算大、效益还更高,当下大火的半马是有待深挖的宝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科技大学 软件学院 招博士 博士吗 内行看门道:压力不算大、效益还更高,当下大火的半马是有待深挖的宝藏?

内行看门道:压力不算大、效益还更高,当下大火的半马是有待深挖的宝藏?

2023-06-23 10: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4年的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孙英杰“复刻”了这一荣耀,以1小时08分40秒获得冠军,这个成绩也是目前女子半马全国纪录。说到纪录,2022年12月18日举办的2022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赛上,彭建华(1小时02分30秒)和董国建(1小时02分37秒)改写了2009年扬州半程马拉松董国建创造的1小时02分51秒的全国纪录。

说完竞技层面的历史掌故,来说说当前方兴未艾的城市马拉松赛。在国际上,纽约马拉松是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之一,而纽约半马也很知名。国内的厦门、北京、上海因为举办了只设全程马拉松项目的“全马”赛事,这3个城市还举办专门的以城市命名的半程马拉松比赛。这样的“一城双马”布局,不仅增加了比赛的“数量”,满足了全程和半程选手的不同需求,还有利于打造品牌赛事,像上海马拉松还打造了“上马系列赛”。

一般来说,举办半程马拉松对举办方压力相对较小。

比赛时间方面,一般半程马拉松关门时间是3小时或3小时15分钟,相比全马比赛,对公众的出行影响较小。如果比赛线路设计合理,采取“滚动”封路,也就是“错峰”封路的话,对城市交通影响更小。例如今年上半马在早上7点到7点10分之间发3枪,一方面对公众出行影响降低,另一方面也让选手在更适宜的温度起跑。

路线设计方面,半程马拉松距离比全程少一半,路线设计更灵活。一些中小城市受道路条件和周边环境约束,不大适宜举办全程马拉松,而半程比赛则“刚刚好”。

说到效益,半程马拉松效益也不差。

报名费是收入来源之一,如今年扬州半程马拉松报名费是每人180元。今年上半马报名费为每人160元,有15000人参赛,粗略估计是240万元。报名上半马的选手有78000多人,中签率不到20%。不过受到赛道容量的限制,参赛人数几乎达到上限。

冠名和赞助也是赛事方的收入来源。2023上海马桥半程马拉松由上海银行冠名;上半马由浦发银行冠名。冠名和赞助和赛事品质相关,也和参赛规模相关。据悉,本周六即将举办的2023“G60”上海佘山半程马拉松规模5000人,有“家门口”马拉松之称的首届苏河半马规模3000人。

除了赛事直接收入之外,半程马拉松的举办城市旅游收入有着更大的潜力和空间。参加半程马拉松的选手,一般来说不是很累,也有更多的时间走走看看。不止一位笔者的朋友就是这样“参赛+旅游”的达人。高铁开通里程的增加,更是推动了这种以参赛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不少赛事组委会适时推出了相关旅游优惠和免费的政策。如4月9日举办的松阳田园马拉松(最长距离为半程)推出“早来一天”“多留一晚”“再来一趟”特色福利。

参赛者:可入门、可进阶

根据《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2019年我国共有712.56万人次参与了马拉松及路跑相关赛事(注:除了全程和半程之外,还有其他10公里、迷你跑、越野跑等)。其中,马拉松参赛人次达330万,半程马拉松参赛人次达233万。一般来说,参赛者参加比赛有一个从入门到进阶的过程。从主办方角度,举办半程马拉松是服务半马选手,是一片“蓝海”。从参赛者角度,先参加半马,再进阶到全马,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比较科学的参赛历程。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四学生李书仪参加了今年的上半马比赛,虽首次参赛从“C区”出发,仍以2小时29分33秒成功完赛首个“半马”。完赛后的她兴奋地说:

“终于圆梦了!之前一直是上马系列赛事的志愿者,为大家加油打气,这次终于能以跑者身份参与比赛,也算是给即将毕业的自己送上一份礼物啦!现在的我还是小白,先积累经验,争取以后有机会能冲击全马比赛。”

一些马拉松“老炮”经常把半马作为训练和上强度的方法。曾4次打破浙江省男子马拉松纪录的羊小军为了参加上周末的武汉马拉松全程比赛,在前一周参加了第八届兰溪乡村马拉松并获得冠军。

1962年10月出生的魏玉祥参加了上周末的2023杭州湘湖半程马拉松。他1983年开始跑步,1987年参加了首届杭州马拉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说:“那时赛事少,基本以半马为主。杭马的前身是杭州桂花国际马拉松和中日西湖国际马拉松,都是半马。我1989年获得了第三届桂花马拉松第3名;1990年获得了中日西湖马拉松冠军。”

1990年4月,魏玉祥代表浙江参加了第6届日本樱花山地马拉松,获得23.7公里组第16名,成绩1小时23分。谈到上周末的杭州湘湖半程马拉松,他说:“因为气温较高,赛道上桥比较多,加上去年12月中旬‘阳’了之后,感觉体力差了许多。参加湘湖半马为了恢复体力,我前半程相对保守,13公里后加了点速,净成绩是1小时27分04秒。”

也有选手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背靠背”(即连续两天参加两场比赛)参加半马比赛。来自浙江永康、担任青春跑团负责人的吕晓强参加了上周六的上海马桥半马和周日的扬州半马。他不是第一次“背靠背”参赛了。

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说:“现在赛事增加,网上报名也很方便,参加半马不是那么累。我看到周六和周日有比赛,交通也接得上,就报名了,两场半马都顺利完赛。”吕晓强认为,参加马拉松安全到家才是真正的完赛,连续参赛跑前要准备充分,比如行程安排、第1场比赛要有所保留。吕晓强还透露,他参加上海马桥半马,号码是“2222”。这个号码似乎是他上周末连续参加两场比赛的“证明”。

如此说来,半程马拉松并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是可以深挖的宝藏。对举办城市和主办方来说,半程马拉松是基于自身资源的选择;而对选手来说,参加半马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起步。当然,半马也不好跑,不少跑者容易轻敌和麻痹。实际上半程马拉松跑者配速比较快,强度比较大。这倒是要引起主办方和参赛者注意的。

作者简介:

陈国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中国田径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